9月22日,廈門大學“碳中和發展力”研究團隊與江南大學國家安全與綠色發展研究院聯合發布了2024中國碳中和發展力指數,核算結果顯示,各地區碳中和發展力穩步提升,呈現出擴量增效、提質拓面的向好趨勢。
圖為2024中國碳中和發展力指數發布會現場
該指數遵循獨立性、客觀性、系統性、科學性與可擴展性原則,以成長力、轉型力、競爭力、協調力和持續力構成的“五力”驅動模型為基本框架,并結合地方碳中和行動舉措等開展輔助分析,形成了一套完整的“五+N”評價體系。
具體來看,擴量層面,碳中和發展力指數實現穩定增長。2024年,我國各省份的碳中和發展力指數分布在43至76分之間,與2023年相比,超七成省份的碳中和發展力指數有顯著提升,平均增幅為1.47分;各代表性重點城市碳中和發展力指數分布在28至79分之間,平均得分為52.51分,較2023年平均增長3.43分,碳中和發展力步入穩定上升區間。
增效層面,碳中和發展力前沿梯隊持續領跑。地區層面,華東、華南和華中地區連續四年躋身全國前三名。2024年,三大地區的碳中和發展力指數分別為65.32分、60.16分和58.37分,平均同比提升1.29%,表現出顯著的領先優勢。
提質層面,持續力、轉型力發揮“雙輪驅動”作用。基于“五力”驅動模型的結構化解析,從省份層面來看,2024年成長力、轉型力、競爭力、協調力和持續力在碳中和發展力中的占比分別為16.87%、20.43%、19.83%、13.81%和29.06%,其中,持續力占比最高,顯示出其在推動各省碳中和發展的核心地位。從代表性重點城市層面來看,轉型力對碳中和發展力的平均貢獻度居首,成為驅動城市綠色低碳轉型的主要動力源。
拓面層面,碳中和發展路徑亮點紛呈。2024年,各地區在全面推進經濟社會綠色轉型過程中探索出多樣化路徑,產業優化升級取得積極成效,能源清潔轉型漸進深入,重點行業節能降碳加速推進,碳中和發展力提升取得顯著進展。
中國碳中和發展力指數由廈門大學教授孫傳旺帶領的“碳中和發展力”研究團隊自主開發編制,是國內首個評估地區碳中和發展力的指標體系。自2021年首次發布以來,中國碳中和發展力指數已連續更新四年。2024年,研究團隊立足于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的戰略目標和工作部署,對指數評價體系進行全面升級,新增了特高壓輸電線路投運數、新能源發電量、綠色金融發展指數、空氣質量指數、用戶平均供電可靠率等十余個關鍵指標,有助于更加系統和全面地考量各地區碳中和事業的發展進程。
“今年以來,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針對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做出重要戰略部署,以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為引領的頂層設計持續完善,圍繞新型電力系統建設、數據中心綠色發展、傳統產業低碳轉型、化石能源消費減量替代等重點任務的專項行動方案密集出臺,這有助于充分把握‘十四五’期間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時序進度,細化分領域、分行業的節能降碳實施路徑,推動落后產能有序化解、綠色產能快速積蓄”,廈門大學“碳中和發展力”研究團隊首席經濟學家孫傳旺教授指出。
不過,現階段我國“雙碳”工作推進在技術研發、轉型基礎、鏈環融合、要素支撐等維度仍存在較多短板。孫傳旺教授表示,碳中和發展力落后地區表現出驅動因素相對單一、轉型發展內生動力不足等特征,未來需在加快綠色低碳技術創新、夯實傳統產業轉型基礎、完善產綠協同融合生態、強化財稅金融持續保障等方面著重發力,不斷打造低碳轉型新動能,助力碳中和事業擴量增效、提質拓面。
責任編輯: 李穎